新闻动态

会员动态
江门日报:“好邻居”的“硬核”科普 ——走进台山核电科普教育基地
撰写时间:2023-3-3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台山核电


台山核电作为科普教育基地

坚持推动政企协作开展科普系列活动

让周边公众进一步了解核电

了解清洁能源知识

近日

在实地参观台山核电后

江门日报在江门市科协的指导下

特开设江门科普教育基地行栏目

走进科普基地,提升科学素质

为主题

发布台山核电相关科普文章

原文如下



开栏语

科技引领,科普为民。

近年来,我市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健全科学素质建设生态,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科普教育基地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为了让社会各界对江门的科普教育基地有更多了解,从而主动走进科普教育基地,在实地参观学习中增长科学知识,在江门市科协的指导下,本报特开设江门科普教育基地行栏目,以走进科普基地,提升科学素质为主题,通过全媒体系列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出良好的科普教育氛围,助推江门科普事业发展,敬请关注。




山海环抱,绿树葱茏,流水潺潺。

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两台灰白色的EPR机组矗立在南海之滨,尽显现代核工业的整洁、干练之美,这就是位于广东省台山市境内的台山核电站。2018629日,作为EPR(第三代原子能反应堆evolutionary power reactors)全球首堆台山核电1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2019626日,台山核电2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成功。

随着核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核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核能、核电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但由于缺乏了解,很多人依旧谈色变。作为能源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近年来,台山核电一直坚持以八个一工程推进核能科普工作,包括建设一个互动的科普展厅,打造一个有名气的品牌活动,参与一批有分量科普展览,编制一门有趣味的科普课程,培养一批爱核电的科普达人,发布一批有趣味的线上核电,送出一份来自核电的爱心,形成一个政企协作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等,搞好硬核科普,做好当地群众身边的好邻居我们希望普及核科学知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培育青少年科学思维,让公众看见核、接触核、理解核,为核能发展营造良好科学氛围。台山核电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人员雪莎说。




让核能科普看得见摸得着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核电,台山核电专门开设了科普展厅。在这里,大家可以了解到台山核电发展情况及工作原理,近距离观看核电机组模型。

走进台山核电科普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台山核电1号机组EPR全球首堆工程揭牌的照片,以及牌匾展示。

展厅内,我们边走边观看图文并茂的展览和机组模型,聆听讲解员讲述台山核电发展历史、核能发电原理及作用、好处等,受益匪浅。

核能是清洁能源,核电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能源转型的关键抓手。讲解员告诉我们,台山核电规划建设六台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期工程引进第三代核电EPR(欧洲先进压水堆)技术,建设两台单机容量为175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截至202312月,台山核电两台机组总上网电量约843亿度,减少标煤消耗约253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6945万吨,相当于种植森林约19万公顷,约等于0.58个台山市面积。

在科普展厅,我们不但学到很多科学知识,还消除了与核电站的距离感与陌生感,对绿色发展、造福人类的核电,亲切感油然而生。

随后,我们走进全范围模拟机教室,一探EPR全球首堆的操作室,听模拟机教员讲述操纵员的成长之路;在观景平台,近距离俯瞰EPR全球首堆,感受气势恢宏的核岛、常规岛厂房,深深为大国重器所震撼。

据介绍,台山核电科普展厅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以核电互动体验为主,集宣传、展览于一体,年均参观超3000人次。此外,台山核电建设的全范围模拟机教室、环境实验室、应急指挥部、三方位观景平台进一步为科普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立体式的科普体系,揭开核电站的神秘面纱,让核能科普看得见摸得着。

培养一批核电科普达人

科普工作,事在人为。

为了让公众更深入了解核电,台山核电用心培养了一批核电科普达人,不仅在公司内部成立科普志愿者团队,发挥中法合作特色,邀请法方员工担任科普讲解员,还与学校合作,认证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成为核电科普讲师和助教。

在科普课程编制方面,台山核电出版多种类别科普读物,和台山市教育局共同编制的《你··我》核电科普知识读本走进台山市区中学,1000多名学生参与校园核电科普课,并在周边学校常态化开展核电科普开学第一课。此外,官方微信公众号也是台山核电与市民亲密互动的平台,自台山核电2014年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以来,一直持续以通俗易懂、有趣有料的形式发布科普文章,受到社会各界的点赞与好评。

近年来,我们还依托政府力量开展核电科普,积极邀请政府代表前来参观,如台山市政府人员核电科普全覆盖,同时依托科协力量开展核电科普,连续六年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效扩大了科普影响力。雪莎说。

市民不再谈色变

什么是?核电站怎么发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如何让书本上的科技知识走入寻常百姓家?

科普,就是答案。雪莎说,台山核电坚持打造科普场馆,举办公众开放日,就是为了带领大家走进低碳科技、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市民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意识,拓展学校的科学教育内容与途径,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同时,通过创建核科普教育基地,打造品牌效应,用大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进一步提高核能科普宣传效果,让市民不再谈色变,使核能发展获得更多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去年8月,第三期科技产业科普线路研学游活动走进台山核电,当大巴驶入台山核电大门时,学生们便纷纷趴在车窗看窗外的新奇景象。

核电站为什么建在海边?”“发电原理是什么?”“核裂变、核聚变有什么区别?面对学生们连珠炮式的提问,台山核电工作人员一一耐心回答,为学生们解开了核电站工作的奥秘

去年87日,在台山核电一年一度的公众开放日活动中,市民在核电站进行了一场亲子之旅,10组家庭携手漫步鹭湖,进行亲子互动游戏,亲身体验气衣穿戴等,尽享核能探秘之旅。在往年的“8·7公众开放日中,台山核电还设计有防人因失误工具体验,消防装备体验,工业安全个人防护用品体验等,旨在让公众沉浸式了解核电。

连续11年,台山核电开展“8·7公众开放日。每年的活动聚焦一个主题,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媒体记者、意见领袖、社区代表、网民共同参与,已成为全国核行业认可的知名品牌活动。开放日活动很有意义,也很受欢迎,我们会一直办下去。雪莎说。




现场科普

核电站穿四层防漏衣

在我们的生活中,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最早电能的产生方式有风力、水力等。事实上,核电与火电的发电原理差别不大,这个原理通俗来说就是烧开水,不同的是火电用的是煤,核电用的是核燃料。通过受控的核裂变反应,把核能转化为热能,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汽轮机转动,把热能又转化为机械能,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发电,最后再通过电网把电输送给千家万户。

一般来说,每座核电站都会穿四层防漏衣,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保障是足够的。第一道屏障是核燃料芯块本身,它能滞留98%以上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第二道屏障是燃料棒包壳,用来包容核燃料和裂变产物;第三道屏障是压力容器,由20厘米的钢质制成,保障放射性物质不会泄露到反应堆厂房中;最后一道屏障是安全壳,能够承受极强的冲击力和自然灾害的破坏。

指导:江门市科协

策划:谷江民 

统筹:朱卫星 吕胜根

/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