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为核能源工业发展加“铀”
撰写时间:2012-11-21 文章作者:邓萍/黄 强 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随着我国核电能源工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铀矿资源有极大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
      曾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下马的桂北九桶铀矿普查项目,2012年被重新列入自治区大规模地质矿产勘查项目。不到一年时间,承担该项目的广西三○五核地质大队就实现了找矿的快速突破,目前在矿区内施工的4个钻孔已全部见矿。
      α仪器传出报喜声
      10月15日,记者来到九桶铀矿区,与技术人员一道沿着狭窄的山道爬坡,山腰间一处已拨开泥土露出岩石的小槽沟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大伙的到来一下子打破了寂静,对着一块块被“开垦”出来的岩石,卢本诗和冯伟手上的α仪在“吱吱”直叫。
      技术人员介绍说,一到矿区,α仪就不停地追索异常点,“吱吱”的叫声,实际就是报喜声,说明这里有矿!
      为了这个令人振奋的“吱吱”声,核地质普查组人员不知在九桶铀矿区的山水间留下了多少足迹。10月11日,叶武与几名同事在7号带寻找一处异常点,由于天气不好,林木和草丛覆盖又深,影响卫星信号的接收,他们只好一边用刀开辟小路,一边通过α仪搜索矿点位置,最终艰辛地找到露头点,经采样分析是一个好矿。
      目前,三○五核地质大队已经完成钻探1360.93米,槽探398.4立方米,1∶2000地质修测0.6平方公里,1∶5000地质、伽玛总量、氡浓度综合剖面测量1.48公里,基本查明了矿区内异常的控制因素。他们保守估计,已找到了一个中型铀矿床,连同过去所探明的,累计已达到两个中型矿床的储量。
      找矿从浅部向深部延伸
      九桶铀矿区普查组在复杂的地层中,以清晰的思路追索各条矿脉,将“触角”和“末梢”伸入到新领域,从过去的浅部找矿向深部挺进,探索解决找矿的新方法、新途径。
      矿区1975年上马到1992年停产期间,曾经打了300多个钻孔,见矿率达60%,见矿率算高了,可是,那些不见矿的原因何在?
      带着各类问题,普查组先理清工作思路,吃透前人的资料,把地表工作做扎实,通过对地表细微的调查,抓住找矿的关键。在设计1839号钻孔时,通过分析过去的1847号孔上部所见矿体倾向上的延伸,发现矿化产于碎裂蚀变花岗岩中;经揭露在163.45-253.85米见到了工业矿10.5米、矿化层0.7米、异常层6.8米。同样在设计222钻孔时,通过分析过去施工的206-8号钻孔,发现沿倾向12-45矿体可控制段延伸160多米。此外,在7号、31号、32号矿带,通过地表工作和槽探施工也见到了较好的铀矿体。
      下辈子还愿干核地质工作
      九桶铀矿区普查组的组员,一次次演绎着实干精神,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被传为美谈。
      他们每天的工作,清晨6点钟起床,早饭后,穿上胶鞋,戴上草帽,灌满一壶水便出门了,在山里来回六七个小时,一天要走一二十公里。由于工作繁忙,他们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长期在野外作业,翻山越岭,日晒雨淋,蚊叮虫咬,遇到毒蛇是常有的事。在地表工作时,普查组的组员手上永远离不开的就是野外记录本、“三大件”和α仪,随时记录数据和突然冒出的新想法。
      然而,当问起对职业的感受时,他们都毫不犹豫坦言:“下辈子还是愿干核地质工作,让埋藏在地下的铀矿资源服务社会,就感觉到快乐和充实。”
      为突破这个自治区大规模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在茫茫的桂北山区,队员们白天在野外跑点填图,组织钻探,槽探施工;晚上还得挑灯汇总每一个数据,复核每一个矿化点。特别是在钻探施工进入设计矿层时,他们坚守现场,直到打穿矿层。有一次,施工的钻孔打到断裂层,由于孔内冲洗液不循环,测试出孔内各段均有一定量的氡浓度,如果不及时调整,质量受到影响,钻孔就会报废,损失将不可估量。在关键时刻,普查组决定立即封孔,进行孔内校正,在偏差孔段扫孔,使钻探施工回到设计要求上来,又一次挽救了一个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