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监督动态
辐射致癌效应被认为是电离辐射的随机性效应,可以根据现有受照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所得到的超额相对危险(ERR),从平均意义上估算出任何受到类似照射群体的癌症ERR。对已患癌症的某个体,只要将其看作是已获得超额相对危险估算值群体中的典型成员,则该癌症患者的辐射病因概率(PC)可以用该群体的ERR来估算。
美国1985年发表《辐射流行病学表》,首次提出肿瘤辐射病因判断的病因概率(PC)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并用于癌症的放射病因判断。我国于1996年制定了国家标准《放射性肿瘤判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386-1996),2002年更名为《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GBZ 97-2002)。2007年进行了修订,发布了《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GBZ 97-2009)。虑到该标准所根据的资料和计算参数过于陈旧,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等单位对标准进行修订。
主要修改内容
1.更新了基础资料和计算模型,使标准反映当前科学的最新进展:
(1)主要是引用原子弹爆炸幸存者LSS队列1958年-1998年实体癌发病率和白血病1950年-2000年死亡率数据,DS02剂量体系;
(2)主要采用BEIR VII Phase 2,2006 的危险估算模型,氡致肺癌模型采用 NIH03-5387;
(3)更新了潜伏期校正因子(Tt):采用S型函数的方法设定潜伏期校正因子。按各癌症的S型函数给出各年份的潜伏期校正因子。
(4)增加了剂量间的转换:采用DDREF=1.5,用于由大剂量、高剂量率危险系数到小剂量、低剂量率危险系数的转换;
(5)新了吸烟校正:参照 NIH03-5387,对外照射致肺癌危险进行校正。
2.尽可能使用中国的有代表性基础数据,减少转化产生的不确定度:
用中国人肿瘤基线发病率按相加和相乘混合模型将日本人的超额相对危险(ERR/Gy)和超额绝对危险(EAR/Gy)转化为中国人的ERR/Gy。
3.简化计算程序,易于操作,不易出错:
(1)只用超额相对危险计算;
(2)用中国人肿瘤别、性别别、受照年龄别、发病年龄别 ERR/Gy 列表,直接用于PC的计算,简化了计算过程。
相关链接:关于发布《职业性放射性肿瘤判断规范》等9项卫生标准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