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科普

辐射百科
中国铀矿大发现—揭秘中国铀矿发现的历史

——《中国矿藏大发现》付廷顺 鲁成伟/文


    铀是制作核武器和建设核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料。铀元素和铀矿是十分敏感且人们又非常感兴趣的矿藏。

发现铀元素的故事

 
亨利·贝克勒尔发现铀元素


      亨利·贝克勒尔铀元素发现于1786年,其自发放射的性质到1896年才被科学实验证实。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一个物理学家的家庭里,爸爸是研究荧光的。有一种钟表上使用的物质,白天在阳光照射后,到了黑夜里会发出微弱的光亮,在物理学上,这种经过太阳的紫外线照射以后发出的可见辐射,称为荧光。1896年,亨利·贝克勒尔从他父亲那里选了一种学名叫硫酸钾铀的荧光物质铀盐,想研究一下一年前伦琴发现的X射线到底与荧光有没有关系。 
      他把荧光物质放在一块用黑纸包起来的照相底片上面,让它们受太阳光的照射,然后作出判断。由于太阳光是不能穿透黑纸的,因此太阳光本身是不会使黑纸里面的照相底片感光的。如果在由于太阳光的激发而产生的荧光中含有X射线,X射线就会穿透黑纸而使照相底片感光。贝克勒耳进行了这个实验,结果摄影底片真的感光了。因此,他以为荧光中含有X射线。 
     他想让这种现象中的"X射线"穿过铝箔和铜箔,以便再次证明X射线的存在。可是,一连几天是阴沉沉的天气,太阳始终不肯露头,这就使贝克勒尔的实验无法进行。他只好把那块已经准备好的硫酸钾铀和用黑纸包裹着的底片一同放进暗箱,无意中还将一把钥匙搁在了上面。几天之后,当他取出一张底片,冲洗后却发现,底片已被强烈感光,上面出现了硫酸钾铀黑黑的痕迹,并留下了钥匙的影子。
      这次照相底片没有离开过暗橱,也没有任何外来光线,硫酸钾铀未受光线照射,是什么东西使底片感光了呢?暗箱里除了摄影底片,只有硫酸钾铀。所以,导致感光的只有硫酸钾铀。硫酸钾铀是一种每个分子都含有一个铀原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含有硫原子、氧原子、钾原子、铀原子。通过鉴别研究,贝克勒尔发现,硫酸钾铀中的硫、氧、钾原子都是稳定的,只有其中的铀原子能够悄悄地放出一种人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神秘射线。正是这种神秘的射线,使贝克勒尔的摄影底片被感光。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观察,贝克勒尔还发现,这种神秘的射线,其放射性能似乎没有穷尽,无需任何外界作用却能永久地放射,而且强度不见衰减。由此,贝克勒尔确定了铀元素的放射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物理学家在用慢中子冲击铀核时,发现受慢中子冲击的铀核可裂变为大约相等的两个碎片,在释放巨大能量的同时又释放出儿个中子,进而引发雪崩式自行加速的连续反应和链式反应。铀的放射性首先被用于制造核武器。美国于1945年最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并在日本广岛投放爆炸。此后,前苏联、英国、法国等为了研制核武器,也纷纷探寻铀矿资源。


南延宗:中国铀矿之父


南延宗在中国最早发现铀矿
      我国最早发现铀矿的是浙江温州乐清人南延宗。南延宗原名南蒋康,字怀楚,是乐清名门望族南氏家族的第26代传人。父母双亡,长兄早夭,家境贫寒,但自幼聪明好学,做出了"双级跳,三易名"的事:读小学时,他成绩优异,不等毕业就借用同学蒋土淦的毕业证,跳级考上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今温州中学)。进入温州中学后,按规定要读满五年才能毕业,但他仅读三年,就再次借用同学何延宗的毕业证,跳级考进南京的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地质系。"石不能言最可人",斑斓晶莹的矿石引发他的浓厚兴趣,立志要发掘大地的宝藏。
      1931年,南延宗进入人才济济的北平地质调查所,拜所长、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为师,与著名地质学家谢家荣(后任代所长、中科院院士)等中国一流专家共事。在人才济济的地质调查所,南延宗常常发表独特创见。宋代米芾酷爱石头,人称"石痴"。而以岩石为专业的南延宗在艺术鉴赏外,比米芾更多具了一重科学研究的能力,可谓双料"石痴",曾写成《地质图上火成岩花纹用法之商讨》论文,至今多被全国地质图引为准绳,当时火成岩的花纹非常乱,他拟定深成岩类、半深成岩类、喷出岩类的花纹共32种,为我国第一个拟定火成岩统一花纹的地质学家。

南延宗被称为“石伯乐”
      对于找矿,南延宗似乎具有超常天赋,被誉为当代"石伯乐"。1936年秋他转到福建工作,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相继发现了永泰明矾矿和莆田钼矿。发现永泰明矾矿时,他正在福建永泰双溪口,隔着一道深溪,无意抬头看见对面山顶长着很多草木,山脚也长着荆棘,唯独山腰一大段都是洁净石层,寸草不生,他感觉奇怪,下意识断定那里有矿。第二天特意绕近勘查,果然那寸草不生的山头是个明矾石矿,足足2公里长,粗略估计,储量高达2000万吨。
      抗战期间,为了探明金沙江两岸的金、银、铜、钨等矿,南延宗以"拼命三郎"的姿态,冒险深入敌占区,一度遭遇日本鬼子。他常随同老师翁文灏到野外探矿。翁文灏是个瘾君子,一次烟瘾发作,吸了大烟后瘫在旅馆床上不能出行,南延宗独自外出,又独立发现了一座钨矿。他踏遍青山、踏破铁鞋的钻研作风,曾引动乐清"西乡三才子"之一的洪邦泰吟兴大发,不远千里赠诗,以谢灵运相比:"好学能从古物求,幽岩穷谷遍寻搜。风流康乐称山贼,为问先生得似不?"由于对中国地质矿藏贡献巨大,被中国地质学会授予"赵亚曾纪念奖金"。
      南延宗标志南延宗事业顶点的是1943年5月,为中国第一次发现铀矿,那时,南延宗在广西钟山黄羌坪调查锡矿,在一个已被开采的锡钨矿的废旧窿口上,看见很多鲜艳的黄色粉末状东西,出于职业敏感,便用刀刮了一些带回去,交给同行吴磊伯(后为地质力学专家)化验,想看看是否存在稀有元素。正好当时地质学家孟宪民刚讲过显微化学的原理方法,还做了一系列示范实验。于是,南延宗与吴磊伯现学现干,对这包神秘物进行显微化学的微量分析。在明察秋毫的显微镜下,两人惊喜地看到:神秘物呈现完美的四面体结晶,而这正是铀元素的特征!他们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赶紧又做了照相感光实验,结果无误。为了明确当地铀矿物的产状,同年8月,他们随所长、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去广西途中,再次便道去复查,看见当地铀矿物是沿着一条钨锡伟晶花岗岩脉中的断层面上生长,虽然产量不多,但千真万确是铀矿。
      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铀矿,在国内外地质界引起轰动。铀是制造原子弹的主要材料,二战期间各国都在竞相研制原子弹,中国当局也对此十分关注。得知南延宗发现铀矿的喜讯,时任赣州行署专员的蒋经国大为兴奋,特地为他举办了庆功宴。
1954年,国家采集到第一块铀矿石
      1954年,国家地质部和苏联专家就是根据南延宗的发现,采集到了中国第一块铀矿石,中国核工业从此起步。
      发现铀矿后,南延宗没有自满,没有止步,隔了两年,大胆撰文预言,除了广西,江西、湖南皆可能存在铀矿。后来,上述省份都成为产铀大省,其慧眼令人叹服,对于养在深山人不识的矿产,南延宗是它们万年一遇的知音。如果伯乐相的是千里马,南延宗相的就是万年石。
      1948年,不满黑暗统治的社会现状,加上多年积劳体力不支,南延宗卸任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携家回乡休养,被温州中学聘为教师。新中国建国后他重操旧业,直至1951年旧创新疾并发住院。由于为人低调,医生并不知道这位病人是"中国铀矿之父"、著名地质学家,治疗轻心,等到乐清同乡、浙江省卫生厅长洪式闾去探望时,发现病情已经恶化,终年45岁。南延宗英年早逝后,我国地质界的权威杂志《地质论评》出版纪念专刊,地质学家、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章鸿钊发表了《因悼念南延宗君想起湘桂间之铀矿》的纪念文章,对他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也是痛惜南延宗的英年旱逝,李四光有一次曾谦虚地说:"如果南延宗还活着,我这个地质部长该他当。"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称,南延宗教授"为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原子弹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国人心头。朝鲜战争,虽然美国的原子弹没有派上用场,但一次又一次的核讹诈,却是实实在在地教育了新中国的领导人。原子弹有什么了不起?就那么大个东西,但你没有,人家就可以随随便便威胁你。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吗?毛泽东说,原子弹是纸老虎,又是铁老虎,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面对核威胁,中国领异人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下决心发展国防科技,首先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主要内容的国防尖端技术。要搞原子弹,铀是第一位的。但是,当时中国还没有发现生产原子弹所必需的铀矿石。西方对新中国进行封锁,从国外购买一般物品都十分困难,更不要指望铀矿石这样的战略物资了。没有铀矿石,研制原子弹就是一句空话。周恩来总理指示地质部门开展铀矿勘察工作。
      建国初期,百废待举,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和资源。新中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送行矿物普查,并从苏联请来了许多地质专家帮助踏勘寻找。地质部也来了不少人,很多苏联专家一来,都会向众人介绍,但有个大胡子专家是干什么的,却没有做介绍,后来才知道,这位大胡子专家叫拉祖特金,是铀矿专家。
      普查第二办公室是副部长刘杰直接领导的一个秘密机构,保卫处长安桐馥和北大一位副教授高之研任副主任,杨士文和同班同学曾卓荣就在他们手下任技术员。刘杰原来是中南地区财经委副主任兼工业部长,1952年,为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央从地方调一批人,进人几个重要的工业部门,刘杰被调到刚刚成立的地质部,协助部长李四光工作。
      第二办公室里的人虽有不少是地质系毕业的,但以前在大学里并没学过与铀相关的知识,铀矿勘探究竟怎么个搞法也不清楚。杨士文和曾卓荣在高之研、安桐馥两位副主任的领导下,查阅了国内所有的资料,从中找到了两份有放射性信息的报道:一为伪满时期日本人富田达记述的辽宁海城大房身伟晶岩长石矿中发现有铀。一为南延宗、吴磊伯记述的广西富钟县黄羌坪发现有放射性矿物。这年7月,由高之研带队,和拉祖特金一起到东北海城去实地查看,杨士文和曾卓荣也跟随工作,加上警卫翻译,大约十来个人。当时苏联还没有提供相关设备,他们所带的仪器是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组装的全国第一台放射性探测仪—盖革计数器。这个仪器是木头盒子的,相当笨重,需要两个人操作。
      去东北的行程是保密的。但到了那里,杨士文才发现海城的这个地方恰好是他的家乡。他们坐的马车是雇的当地的,而那个赶马车的就是大河沿杨士文一个村的。第二天,杨士文的爸妈提溜一筐鸡蛋上山来看儿子。因为要保密,见面没说上几句话,就赶紧把老头和老太太打发走了。

杉木冲铀矿矿口遗址


      丰泽园的座上宾,出自杉木冲采铀矿石"开业之石"杨士文和曾卓荣在东北工院就是一个班,到了地质学院还是一个班,如今到了地质部,又分到一起了。那时候,他们基本上什么都不懂,见什么测什么,在野外碰见个羊屎蛋子,专家也要我们用那仪器测一测。问测这粪蛋儿干什么?专家说,羊粪蛋是有机物,羊如果在有铀矿的地方吃了草,铀矿就会有吸附,或者下雨时会将铀冲  到一个地方,吃进羊肚子里再拉出来,就能从羊粪里测出那一带有没有铀。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杨士文在外地指导铀勘探时,也曾照猫画虎讲过这个关于铀矿与羊粪的事例,却被当地一位官员抓了辫子,说他讲话有问题,是认为当地没有铀矿,只管整天拨弄羊粪,还要报告周总理。
      大房身这个长石矿,是座大型露天长石矿采场,下采已低于地面百余米。专家领着我们一块去检查这个异常点,这个点在花岗岩里头。拉祖特金年龄比我们大很多,他爬上爬下的非常辛苦,最后在最高的地方,一打打出铀矿来了。挖了几块好标本,回到住处以后,拉祖特金高兴得要刮掉自己的胡子。当时他鐾刮脸刀,把皮带拿下来一擦,一下子把皮带刮断了,结果就没有裤带系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由于在这里发现了铀矿,拉祖特金非常重视。他和中国的几位年轻人一起圈定这个矿体,计算储量。但最后计算出这个点只有800公斤的铀储量,价值不大。这使他们非常失望.拉祖特金还为此损失了一条牛皮腰带。不过,对中国年轻的地质工作者,从找点到圈定矿体,直至计算储量,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实践。
      东北海城找铀无望,就只能指望另一处地方了。两个月之后的金秋十月,拉祖特金由高之研陪同去广西的黄羌坪勘探。不久,在同一岩体附近的杉木冲果真找到了云英岩化锡石脉中的铀矿化,局部很富集,原生矿残体和次生矿都很发育。拉祖特金非常兴奋,一再向高之研和曾卓荣他们竖大拇指,说这是难得的发现,高兴得当晚就上山搞荧光探测,并亲自参加编录、详测、部署揭露工程。拉祖特金叮咛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要把最好的标本送回北京,作为中国富存铀矿的见证。他认为在这个地区很有希望找到铀矿。
       到了广西杉木冲现场,当时确定的那个点并不高,最后他们在勘探过程中,在隐伏的地方,发现了一条矿带,这条矿带全是次生矿,黄的里面如包着原生矿,那就是黑的。这个矿的强度很高,所以他们连忙给它挖了几个大坑,把一些好矿石取出来。这是中国自己发现的很有价值的铀矿标本,比在东北海城的那个价值要高。1954年10月,这块铀矿被拉祖特金从钟山带到北京,到北京后,拉祖特金请地质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刘杰及苏联专家组组长库索奇金观看了铀矿石标本,并汇报了调查的情况。很快刘杰副部长等就向周?来、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周恩来,得知在广西富钟县(时富川县与钟山县并为一县)发现铀矿,异常高兴,在详细地询问了勘探情况后,表示要亲自看一看铀矿石。

开业之石


铀矿走进中南海
      1955年1月14日下午,这块铀矿石头被地质部副部长刘杰带进了红墙之内(中南海),带到周恩来的办公室,薄一波(财政部部长)、李四光(地质部部长)、钱三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也应约来到周恩来的办公室,研究中国核科学及铀矿地质资源问题。周恩来向钱三强细致询问了反应堆原子弹的原理和建立原子能事业所需要的条件等问题。
      杉木冲铀矿矿口遗址1955年1月15日,根据周恩来的建议,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丰泽园书屋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专门听取李四光、钱三强、刘杰关于原子能的汇报,在这个会议上,这块铀矿标本被地质部副部长刘杰再次带进中南海,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真、彭德怀、邓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目睹了这块宝贝。会议中,李四光部长先讲了铀矿资源与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密切关系,分析了中国有利于铀矿成矿的地质条件,并对中国的铀矿资源作了预测。钱三强讲了核科学技术发展简史,美、苏、英、法等国家开发原子能的概况,谈到了我国现在科学研究的情况和一些简单的看法和设想。李四光、钱三强讲完后,周总理提示刘杰作些补充,刘杰简要地介绍了在广西富钟县发现铀矿的经过情况。
      会议气氛十分热烈,一直开到晚上七点多,大家都对发展原子能事业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这个会议是毛泽东在导弹原子弹方面所主持的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具决定意义的一次会议,正是这个会议作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策,开启我国自己的原子能研发进程。之后,在周恩来的亲自主持下,中国核工业踏上了发展的征程。9年后,即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终于在罗布泊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原子弹。
"中国铀都"诞生记
      罗鹏飞1957年8月6日,晴空万里,一架装备着航测仪的安—2型飞机在江西抚州相山上空盘旋。上午11时许,飞机顺利返航,回到吉安机场。据当时负责技术和物探工作的中南三O九大队航测四分队地质人员赵树新回忆,那天执行飞行任务的航操员彭竟仁、黄贤增走下飞机后,立即向领导汇报了他们在抚州市相山地区发现较高的伽玛异常。这真是一个令人震奋的消息。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震惊了中南海。那时,相山地带人烟稀少,崇山峻岭被茂盛的森林覆盖,地质人员克服种种困苦,最后在相山地区的石马山发现多种铀次生矿物,找矿人员按发现的异常顺序,把它编号为A4-A903。此后,一支地质工作队迅速组建,并开始在相山地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探寻铀矿大会战。经过几代地质人员艰难卓绝的奋斗,中国最大的火山岩铀矿—被誉为"中国铀都"的江西抚州市相山铀矿横空出世。 
      那么,地质队众多的成员中,是谁首先发现了抚州相山铀矿的呢?
罗鹏飞发现抚州相山铀矿
      1957年8月上旬的一天,在粤北翁源的下庄,二机部三O九地质大队十七分队技术员罗鹏飞像往常一样带着找矿员谢本武、周四保等人上山勘察。这是全国自1955年开展的铀矿勘察"地质湔"的一个组成部分。

罗鹏飞


      铀矿石那天早晨,罗鹏飞他们出去的很早,但是一直到中午也没发现什么。他们爬上了一座山梁。"罗技术员,我们闯入禁区了!"一个找矿员拿着地图跑到罗鹏飞面前。所谓"禁区"就是外国专家划定的"绝对没有铀矿存在"的地区。因为找矿心切,他们已经深入"禁区"两千多米。考虑良久,罗鹏飞猛地扔掉手中的烟头:"我们既然来了,就探它个水落石出!"夕阳西下,他们又饿又累又渴。突然,谢本武叫喊着朝着罗鹏飞跑过来。"找到了!老罗,找到了!"罗鹏飞忙问:"你说什么?"谢本武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挥着手结结巴巴地说:"找到了!真的!一千伽马以上!"罗鹏飞一听,抓起伽马仪就跑。
      在一块圆滚滚的巨大花岗岩面前,罗鹏飞两眼死死盯着伽马仪表盘上的指针。突然,耳机里传出了"嘎嘎"的声音,看着伽马仪表盘上的指针像上了弦一样飞转,罗鹏飞目瞪口呆。
一百,满!五百,满!一千,满!罗鹏飞一连调了三个挡,指针都达到了伽马仪刻盘上的最高指数!罗鹏飞扩大了探测面,从大圆石向悬崖方向不断前移,仪表上的指针也在一直不停摇摆。罗鹏飞断定:这里有铀矿!然而,"禁区"是当时一些苏联专家的观点,他们认为,铀矿床只能在沉积变质岩中存在,因此进人花岗岩区域勘察不得超过500米。所以,罗鹏飞的发现最初并未获得支持,甚至差点被权威专家否定。
      罗鹏飞说,正当他满怀信心打算放开手脚大干一番时,却被专家组长聂斯未克泼了一头冷水:"罗鹏飞,我早就对你们说了,花岗岩异常不会有什么价值,请你马上带队伍撤出。"罗鹏飞据理力争:"专家同志.86号异常点地表出露明显,经测量,强度普遍在14伽马以上,不把它揭露出来看看,我……"没等罗鹏飞把话说完,聂斯未克发火了,他"啪"地把铅笔摔在桌子上,大声喊着:"不用说了,撤走!撤走!你给我撤走!""只要能找到铀矿,一切由我自己来担待!"罗鹏飞毅然决然地说。
      为了验证自己的发现,罗鹏飞和同事们决定在编号为86号的异常点掘进一条普查坑道。几个月后,他们挖出了二百多米长的坑道,从中连续发现了三个矿体,品位由原来的0.03%增到了0.1%,
      金属铀经过随后更深入的勘察,"86号带"终于发展成为我国第一个花岗岩中具有开采价值的大型铀矿床,并将其正式定名为"希望矿床"。为了保密,对外称610矿。来矿区视察的二机部部长宋任穷高兴地说:这个铀矿床是二机部的"掌上明珠",堪称"中国第一"。
      1980年,北京第三研究所与二六一队即一分队有关人员组成的科研组,系统总结了610矿田的成矿规律,确认相山是一个塌陷式火山盆地即一个破火山口结构,其主体岩性是湓溢碎斑熔岩,610矿田受这个破火山口控制,铀矿化受断裂裂隙构造控制,而矿床的定位则受构造复合部位的控制。有关610矿田的勘探成果及其岩性岩相的18篇专题报告,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O九大队第十七分队为将610矿旧建设和发展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资源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1991年2月,被国家地矿部、国家计委、人事部、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称号;1992年1月,又被核工业部授予"核工业功勋地质队"称号。
610铀矿田
      610矿田至今已经采完。1981年,它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许多中外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和考察。
      目前,花岗岩型铀矿已是我国四大类型铀矿中最主要的成矿类型,下庄矿田也成为我国铀矿资源的主要产地,而"罗鹏飞"这个名字则和"翁源下庄"、"希望矿床"等词汇一起,永远载入史册。
      经过五十年勘探、开发和利用,当年野兽出没、贫瘠落后的相山铀矿而今已送走了荒芜,迎来了繁荣。如今,相山公路纵横交错,勘探、采冶基地星罗棋布,建材、化工、机械、轻工、食品加工等企业迅速崛起。不久前,地质人员在相山探矿时又取得了新突破,他们在相山居隆庵铀矿床钻探施工中单孔进尺首次突破1000米大关,另有一单孔在850米穿越组间界面处见到近达30米的厚富矿体,矿床规模进一步扩大,深部找矿取得了新进展,随着海内和平利用核能事业和技术的进展,江西抚州相山这颗镶嵌在赣都大地上的"中国铀都"将更加灿烂夺目。

金属铀

金属铀

伊犁铀矿勘察现场


地浸砂岩铀矿的资源基地
      伊犁铀矿勘察现场松散沉积砂岩中可以用原地浸出工艺开采的铀矿资源。它们一般产出于中新生代盆地,与传统的硬岩矿床相比,经济效益显著,环保意义突出。我国是否存在这种铀矿,能否找到这种类型的铀资源,成为国内能源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1990年,中核集团麾下的二一六大队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南京大学等国内研究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在无指导理论、无勘查技术、无规范标准的"三无"状态下,以伊犁盆地为突破口,踏上了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探索之路。
      1991年,二一六大队开始了寻找地浸砂岩型铀矿的第一钻。钻探结果表明,这里不仅是一个特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田,而且是一个铀煤共生的综合性矿田,其伴生资源的经济价值达三千多亿元,可向新疆提交煤炭资源40余亿吨,能够为该地区已经建成的大型煤电一体化生产基地提供足够的资源保证。
      1995年,我国第一个地浸砂岩型铀矿普查报告问世,填补了国内铀矿勘探史上的空白。新疆伊犁盆地由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地浸砂岩型铀矿资源基地。这一项目直接推动了我国铀矿勘查从南方硬岩型向北方砂岩型的战略性转移,在我国天然铀资源勘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8年1月8日,在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核集团麾下的二一六大队主持完成的《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研究及资源评价》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项目实现了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大突破,发现并提交了我国第一个万吨级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实现了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铀矿勘查的多项空白,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铀矿成矿理论,其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吐鲁番738地浸试验场

      吐鲁番738地浸试验场万吨级铀矿是一个什么概念?可以用一个比较具象的量化数字说明问题:按一枚核弹头用20公斤铀来推算,一万吨铀可以制造50万颗40万吨当量的原子弹!当然,中国不会把它们全部用来制造核武器,但就核能发电来说,这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能源宝库。
      好事成双。2001年9月13日,从核工业203研究所传来消息:经过五年的苦苦寻觅,该所地质工作者终于在新疆吐哈盆地的托克逊县,发现了远景资源量可达万吨的两条铀矿带。这两条矿化带大约有一二百米宽到几千米长的范围,便于低成本开采。这个矿床的发现,表明吐哈盆地是一重要的包括石油、煤、铀的能源盆地,吐哈盆地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继伊犁盆地之后的我国第二个地浸砂岩铀矿的资源基地。
      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因为新疆伊利盆地和吐哈盆地万吨铀矿田的陆续发现,某些国家企图通过操纵石油引发中国能源危机的图谋被彻底击碎。仁爱和平的中华民族,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再一次得到大地母亲的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