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科普

辐射百科
核火箭太空觅知音
    有的科学家确信外星人的存在,而且找到了许多令人信服的证据。现代科学家估计,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亿万个像地球一样生机盎然的星体。其中定有类似地球人的智慧生物生活着的星体,甚至有的已发展到比地球上更发达的核子时代。

  有了这样的基本估计,人类决意出使茫茫太空去找觅知音人。1977年8、9月间,美国分别发射了“旅行者1、2号”无人驾驶宇宙探测器,带上包括115张有代表性的地球图片和35种自然音响录音带,先去拜访太阳系中地球的姐妹星,随后离开太阳系,飞向深空去寻找宇宙人。

  早在1913年,小说家韦尔斯在《人类的解放》一书中,曾大胆地幻想过带着原子弹的原子飞机参加了欧洲战争。那时,科学家刚刚打开原子的一扇小窗,原子世界才透进了一丝黎明的曙光。后来,随着原子世界大门被敲开,科学家们就大胆地设想用核能作动力来推进飞船。

  1955年,美国开始研究核子火箭。后来这项计划曾一度因种种原因而进展缓慢,但在研究中,科学家已找到了一些有希望的设计方案。

  在征服宇宙的征途中,已迈出了可喜的头几步。人类已在宁静的月球表面上留下了浅浅的脚印。还多次派出空间探测器对金星、火星。木星等地球的近邻作近距离的考察,发现了许多前人未曾知晓的奥秘。然而,迈出这几步,人们已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以美国登月计划为例,就花费了十年时光和200多亿美元。推动登月飞船的巨大土星号运载火箭,就有35层楼房那样高。然后,由太空运输船将燃料箱运往太空,并一一挂在核动力火箭上。带足燃料的核动力火箭,载着宇航员离开地球轨道,飞向遥远的星球,然后模仿登月航行,派登陆舱在外星体上着落。在完成考察任务后返回等候在轨道上的母船,对接后重返地球轨道。核动力火箭在地球轨道和遥远星球之间往返运行,长期肩负星际航行的任务,无需返回地面。

  核火箭用的发动机是靠核燃料裂变时产生的巨大热能,将推进剂加热到极高温度(4000℃以上)。推进剂因而获得动能,以极高速度从尾部喷出,从而推动火箭高速飞行。

  由于核燃料体积小、发热量大,核火箭可做到重量轻、体积小,化学燃料火箭根本不能与它抗衡。

  国外研究得比较多的核火箭发动机叫“过热喷射式核发动机”。它的核心是一个小巧玲珑的核反应堆,核燃料制成燃料元件,排成堆芯。启动时将液氢打进堆芯,受热后迅速变成摄氏几千度的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高速喷射出来,产生巨大推力,这种发动机比较容易实现,也可能比化学火箭更经济。但由于冲量不够大,还不能作为远程的星际航行工具。

  第二种叫“等离子挤压式核发动机”它的心脏也是一个核反应堆,但反应堆不是用来供热,而是用来供电的。启动时,先向Y型真空室注入推进剂(如液氢),接着马上将两端封闭起来,并接通电流,使推进剂加热到摄氏70万度。这时推进剂已成为高温等离子体,它在电磁力的推动下,从火箭尾部喷出。由于喷出的等离子体可达极高速度(甚至接近光速),因此可以将火箭加速到星际航行所要的速度。

  第三种叫“气体堆芯核发动机”。它是以气态铀或钚代替固体核燃料,利用气体核燃料的裂变反应放出的热量,把来自燃料箱的液氢加热到极高温度(9000℃以上),以强大的排气流推动火箭。备有这种核发动机的火箭可肩负火星之行的光荣使命。

  最后一种叫“爆炸排气式核发动机”。发动时向爆炸室内注入少量核爆炸剂,利用核爆炸对室壁产生的巨大压力来推动火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