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核电厂放射性废物管理遵从废物最小化原则,即使放射性废物的体积和活度减少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少的原则。废物最小化的目标是限制废物的产生和放射性污染的扩散以及贮存和处置废物的体积,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规定,就核电厂放射性废物的活度和体积而言,应通过适当的设计措施、运行和退役经验,使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尽可能小,即最小化,包括减少废物产生量和对已产生的废物进行减容。目前阳江核电厂 1、2、5、6 号机组采用普通水泥固化设计,3、4 号机组为高整体容器(HIC)桶装设计。两种不同设计为后续的废物最小化实践打下基础。实现废物最小化的环境效益是不言而喻的,已成为目前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要目标。废物最小化的实现依赖于运行单位管理水平和安全文化素养的提高。它始于核设施的设计,终于核设施的退役和废物最终处置,贯穿于设计、采购、建造、调试、试运行、运行、关闭和退役的寿命周期全过程。近年来,阳江核电厂在废物最小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采用焚烧工艺处理放射性可燃废物之后,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
1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来源
放射性固体废物主要有工艺废物和技术废物两大类。工艺废物主要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与核电站的运行状况有关,主要包括废树脂、蒸发浓缩液、废过滤器芯子等。技术废物是指核电厂检修、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塑料布、手套、胶带、纸、木块等。阳江核电厂共有 6 台机组,每 2 台机组共用一套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和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系统。核电厂采用了两种处理工艺,其中 1、2 号机组和 5、6 号机组采用的是蒸发浓缩废液处理工艺和水泥固化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工艺;而 3、4 号机组采用的是除盐床 +RO 膜废液处理工艺和高整体容器(HIC)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工艺。由于处理工艺不同,不同机组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来源也不一样,其不同点为 1、2、5、6 号机组的工艺废物为浓缩液,废树脂和废过滤器芯;而 3、4 号机组的工艺废物中不产生浓缩液,产生放射性活性炭和失效的 RO 废膜,其余的工艺废物如废树脂和废过滤器芯以及技术废物成分,两种机组基本相同。阳江核电厂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示于图 1。
图 1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
2 当前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工艺
2.1工艺废物
阳江核电厂 1、2 号机组和 5、6 号机组的废树脂、蒸发浓缩液、废过滤器芯子等工艺废物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水泥固化工艺,在固废处理系统(TES)进行处理, 工艺废物和一定量的水泥加入 400 升金属桶中搅拌固化。水泥固化后的 400 升金属桶废物货包在废物暂存库(QT)暂存,最后送至处置场近地表处置。
3、4 号机组的废树脂、活性炭、废过滤器芯子等工艺废物主要装填至 HIC容器内,装满后用脱水泵进行脱水,确认游离水量不超过废物体积的 1% 后,利用 HIC 封盖装置进行封盖,封盖完成后通过 HIC 厂内屏蔽转运容器和车辆将 HIC 货包运往 QT 库进行暂存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国家核安全局最新发布的《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高完整性容器标准》(GB 36900.3—2018)中规定了 HIC 桶装废物处置的要求及细则。但是根据现行《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的废物接收准则》(GB 16933—1997)等相关准则,并未涉及 HIC 桶装废物准许接收规定,HIC 桶装废物最终送往近地表处置相关准许标准还处于专家论证阶段。
2.2技术废物
阳江核电厂技术废物统一在废物辅助厂房(QS)进行处理。首先对输送来的放射性技术废物进行分拣,装在 200 升金属桶内预压缩废物,并对预压缩后的废物桶进行超级压缩,经超级压缩后的桶饼装在 400 升金属桶内进行固定及封盖处理。水泥固定后的 400 升金属桶废物货包在 QT 厂房暂存,最后送至处置场近地表处置。核电站可燃技术废物处理方法改为焚烧后,减容因子可达 40 ~ 60,减容效果明显,符合废物最小化原则。
3 废物最小化的良好实践
3.1高整体容器应用
阳江核电厂 3、4 号机组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系统进行了设计改进,不再采用传统的水泥固化工艺,而是引进了美国某公司的 HIC 工艺。该公司采用 HIC 容器装填废树脂、活性碳、废过滤器芯子、反渗透膜,并进行脱水处理后送处置场。HIC的技术发展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有 30 多年的发展经历,技术上较为成熟,广泛用于美国各大核电厂项目。
HIC 是一种特殊设计制造的强度高、密封性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强的容器,可用于装载未经固化或固定处理的放射性废物,其包容放射性的预期寿命不低于 300 年。有树脂(活性炭)HIC 容器和过滤器 HIC 容器两种型号,外观相同,过滤器 HIC 容器内的底部配有金属板,用以保护脱水管路不被跌落的废过滤器芯子破坏;树脂 HIC 容器底部配置有过滤器,用于 HIC 脱水操作,并截留树脂或者活性炭。废物装填至 HIC 容器中后,在设定的脱水时间内,气动隔膜泵将 HIC 容器内的游离水进行脱水,直至 HIC 容器中游离水含量不超过废物体积的 1%。HIC 容器脱水结束之后,用气动封盖装置对 HIC 容器进行封盖,然后转运至 QT 厂房暂存。与传统水泥固化工艺相比,HIC 处理工艺具有设备配置简单、操作方便、废物量少、运行费用低等优势,其中废物产量低于传统水泥固化工艺的 1/2。
3.2焚烧工艺处理放射性可燃固体废物
焚烧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利用有机物的可燃性在高温下和氧气发生反应, 完全破坏有机物,将其变成氧化物。废物的主要成分是有机物,焚烧破坏了废物的可燃成分,生成焚烧产物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成分组成的氧化物,如磷、硫和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排放到环境大气中,而少数的无机物和金属氧化物构成了固体产物焚烧灰,因此焚烧可以实现大幅减容,减容比主要与废物的组成有关。一般情况下,在焚烧过程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焚烧灰相对于原始废物的减容比可达 30 以上,对于某些有机物含量很高的废物,减容比可达 100 以上。
3.2.1放射性可燃废物处理技术对比分析
(1)环境效益明显
CPR1000 机组可燃技术废物的处理方法为将可燃废物预压装入 200 升金属桶后,进行超压处理成压缩饼,装入 400 升金属桶后进行水泥固定,形成废物货包。
每 3 个 200 升金属桶压缩饼,装入 1 个 400 升废物桶内进行水泥固定处理,减容因子仅为 1.5,而焚烧的减容因子为 40 ~ 60,减容效果明显,符合废物最小化原则,改善全球和国家环境。每 100 立方米可燃固体废物采用超压后水泥固定工艺将产生 66.67 立方米的废物货包,而采用焚烧工艺只产生 1.67 ~ 2.5 立方米焚烧灰,是超压后水泥固定的 2.5% ~ 3.7%,可减少废物 64.17 ~ 65 立方米。国内 CPR1000机组的相继投运,将产生大量的可燃技术废物,如果 CPR1000 机组将放射性废物外运至焚烧设施处理,那么,则每年可减少大量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对于核电厂所在的省市乃至整个地球环境效益也是非常明显的。
(2)处置安全性更高
CPR1000 机组放射性废物处理方式(超压、水泥固定)工艺简单,但是不改变放射性废物的可燃性、热解性、腐烂性等固有特性,甚至可能发生回弹,破坏废物包装容器,这些废物货包稳定性差,实施近地表长期处置存在一定的风险。焚烧技术是将有机物焚烧后转化成无机物,变成惰性焚烧灰,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有利于最终处置。
(3)缓解废物暂存压力
CPR1000 机组的 QT 厂房是根据机组 5a 废物产量设计的,由于核电机组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和设备老化,检修将产生大量的技术废物,废物存储空间将不足。CPR1000 机组随着机组的运行,废物产生量不断增加,对 QT 的库存和管理的压力也不断增加。
(4)缓解处置场的迫切性和容量压力
CPR1000 机组的放射性废物货包在 QT 厂房暂存 5a 后,需送处置场进行处置。目前我国仅建成 2 个低、中放射性废物处置场,一个是西北处置场,容量 20 万立方米;另一个是广东北龙处置场,容量 8 万立方米。此处置场容量相对较小,距离也较远,无法满足 CPR1000 机组放射性废物处理需求。即使是新建处置场,也面临着选址困难、建设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公众反对等困难,可能造成 CPR1000 机组放射性废物较长时间无法运出处置。
(5)经济效益明显
如果CPR1000 机组将放射性废物外运至焚烧设施处理,不包括所有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成本(能源、人力等)等,只考虑消耗材料、运输费用、处置费用, CPR1000 机组自行处理和外运焚烧(考虑一定量的盈利)的成本基本持平。
对于处置费用,参考目前国际上已运营废物处置场的收费标准和行业指导价,考虑到后续处置场的建设成本增加和国家废物总量控制,保守估计,处置场未来收费可能会较大幅度增加,则 CPR1000 机组自行处理的费用将远高于外运焚烧的费用,所以 CPR1000 机组采用可燃技术废物外运焚烧方案有一定的经济性。
(6)缓解废物总量指标压力
废物最小化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确定的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原则之一。世界核电站运营组织(WANO)将放射性固体废物产生量列为 10 项主要指标之一,以单台机组每年最终产生的废物总体积小于 50 立方米作为压水堆核电厂放射性固体废物最小化的目标值。由于技术废物不断的大量产生,对国内大部分核电厂的指标压力都非常大,随着 CPR1000 机组国产化的程度的提高,这一目标值更加是一个很大的挑战。85% 的技术废物都是可燃废物,如果采用外运焚烧的方案, 将很大程度地缓解 CPR1000 机组废物总量指标的压力。
3.2.2放射性废物外运焚烧可行性分析
(1)符合国家管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及《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包装安全标准》中都有相关条款规定,应当采取有效的废物减容措施,提高废物暂存和最终处置的经济性,确保环境和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CPR1000 机组放射性可燃废物外运焚烧,使废物最小化,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标准要求。
(2)技术和经验成熟
目前国内中辐院 3 号焚烧设施已成功投入使用,各项指标都运行正常。国内已完成的中放射性废物外运处理处置项目包括:大连某核化工生产线退役废物处置、浙江某放射性水泥固定废物处置、上海某退役废物处置、上海某微堆退役废物处置、浙江某放射性污染钢材和铜材处置等,有丰富的废物运输和处理经验。
3.2.3放射性废物外运焚烧项目实施
由于焚烧技术在废物减容处理方面的巨大优势,我国很多核电厂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寻求用焚烧技术处理核电废物,但是困难重重,长期未有实际性进展。阳江核电厂于 2013 年成立焚烧项目组,项目组大胆尝试、勇于挑战,克服重重困难,于2016 年 12 月圆满完成了首次国内民用核设施放射性可燃废物外运焚烧处理处置项目。此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国内民用核设施放射性可燃废物处理处置探索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在国家和集团内树立了新的标杆。
继阳江核电之后,大亚湾核电、红沿河核电、宁德核电、台山核电、防城港核电等核电厂都在按照“阳江模式”开展放射性废物外运焚烧项目。
3.3多芯支架设计
该核电厂对表面剂量率大于 2 mSv/h 的水过滤器装入滤芯支架后,再一起放入 400 升金属桶进行水泥固定。设计上每个 400 升金属桶内仅能放一个滤芯支架,
每个滤芯支架仅能装一个过滤器。实践发现除直径尺寸为 16 英寸的过滤器外,其他 4 英寸、6 英寸、8 英寸、12 英寸直径尺寸的过滤器均不能装满整个金属桶。基于现场反馈,我们通过合理的设计多芯的滤芯支架,用各种尺寸的滤芯进行搭配,使得一个滤芯支架可以装载更多的过滤器,同时保证了过滤器装入滤芯支架后的强度,使其放入桶中后不至于倾斜、移动。这样以前 1 个 400 升桶只能装一个滤芯,改进后一个桶可以装 2 ~ 3 个滤芯,滤芯的废物货包产量降低了 1/3 ~ 2/3,大大降低了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成本。
3.4关键区域防异物塑料布替换
现场反应堆厂房(RX)20 米蒸发器护栏、燃料厂房和换料水池(KX)20 米防异物使用了大量的白色塑料布。塑料布为一次性用品,存在易破损、沾污后去污难度大的缺点,不能重复使用,每次使用完后,均作为放射性固体废物进行处理。虽然该核电厂采用了先进处理工艺——焚烧技术,减容效果较传统的水泥固化工艺有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处理成本非常昂贵,所以减少废物产量仍是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了减少固废产量,选择一种不易破损、易去污的可复用材料来替代塑料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调研,发现双面涂覆硅胶玻纤布具有阻燃、耐磨、防水、易去污等特性,另外其可以在 200 ℃高温下防渗漏,正常使用寿命超过40 年,抗拉强度≥ 6 500 牛 /25 毫米。此材料已成功应用在该核电厂的重点防异物区域,防止异物掉入堆芯水池、构件池、传输池或乏燃料水池,如燃料厂房周边护栏、蒸汽发生器护栏等,替代了传统的用塑料布防异物方法,减少了废物产量,应用效果良好。
3.5管理措施改进
3.5.1日常管理
加强培训和宣传,定期组织员工和承包商人员培训和考试,并在辐射防护授权课上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讲解,提高员工和承包商人员放射性废物控制的自觉性及废物最小化的意识;充分利用公司媒体宣传废物管理知识,制作宣传手册,让全体员工了解废物管理及处理手段,养成良好工作习惯;落实责任制,明确废物控制职责,实施对固体废物的源项监控与管理,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发生;严格控制进入控制区的包装材料;编写废物最小化程序并实施最小化管理;规定控制巡检细则,明确巡检员职责,规范现场布置;制定吸水纸、抹布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管理规定,降低消耗品对废物产生量的贡献;制定控制区废混凝土、白色塑料袋(布)、控制区油漆等特殊物料的管理制度,确保未沾污的特殊物料能按照非放射性废物处理。
优化现场消耗品领用流程,在领用的消耗品上标记部门、姓名等信息,可以追踪消耗品的去向,快速找到违规行为的责任人,使领用人在领取数量上更加谨慎, 使用完后的投放也更加规范,从而减少固废产量;优化地面去污标准,对于高剂量且高污染风险区域和通过多次去污仍难以降低到标准以下的区域,通过利益代价分析及辐射防护评价,可适当放宽去污标准,缩小去污范围,从而减少去污人员的受照剂量和去污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成立固废巡检专项组,专人在控制区入口按照要求控制包装材料进控制区,并跟踪进入的包装材料直至包装材料出控制区;专人在控制区内进行废物收集、防护用品、消耗品使用、现场违规造成地面污染等情况的巡检,通过长时间的纠正违规行为,追究违规人员责任,明显减少了现场废物乱投乱放等违规行为,从而减少了放射性废物产量;优化大修固废管理制度,每天向全公司和大修合作伙伴发送固废日报,宣传固废管理制度,曝光固废违规现象,对违规现象派发事件通知单;大修指挥部对违规现象进行批评并约谈违规部门领导和个人;加强监控力度,在每个废物收集点增加监控系统,可以增加员工在投放废物时的压力,减少误投率。发现不规范行为,可以通过监控系统找到责任人,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提高废物最小化意识。
4 放射性废物最小化效果
阳江核电厂通过以上设计、技术、管理方面的改进,减少了放射性废物总体积, 尤其是大修期间的放射性废物总体积较早期大修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减少了约 1/2, 日常和大修产生的可燃技术废物基本全部外运焚烧。如该核电厂 Y501 大修控制区总共产生放射性废物 2 663 袋,比 Y101 大修(4298 袋),体积减少了近 40%,有效降低了放射性废物产量,节约了放射性废物处理成本。该核电厂单台机组每年产生放射性废物总体积远低于国内其他核电厂,仅为全国核电厂平均放射性废物产量的 20%。
5 废物最小化进一步的可行性方案
(1)采用可降解产品
核电厂产生的废物大部分来自现场塑料布和防护用品,放射性废物总量大、处理成本高。采用聚乙烯醇(PVA)可降解材料来替代传统的塑料布和防护用品,使用后采用湿式氧化方法将其溶解,最终产物为放射性水平很低的废液,这些放射性废液经相关处理监测达标后可向环境排放,这将有效降低放射性废物产量和处理成本。美国已有 90% 核电厂采用该技术,国内目前也在开展相关试验研究。
(2)采用先进的去污技术
核电厂水池去污期间会产生大量的高放射性废物(剂量率≥ 2 mSv/h),目前常用的水池去污方法是用含去污剂的高压水进行冲洗,冲洗完后须用抹布进行擦拭。在擦拭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技术废物。大亚湾核电站、宁德核电厂引进了法国的泡沫去污方法,在水池底部和池壁喷涂泡沫去污液,待反应完后冲洗,无需用抹布擦拭,减少了放射性废物产量。其他沾污的设备、工具,选择先进的去污方法如激光去污、干冰去污等,可以使其达到解控水平或重新利用,可减少放射性废物产量。
(3)推广焚烧减容技术
核电厂产生的大部分技术废物为低放可燃废物,焚烧减容技术相对于传统水泥固化工艺,在减容方面有绝对的优势。国内核电机组的相继投运,将产生大量的可燃技术废物,如果核电厂机组将放射性废物外运至焚烧设施处理,则每年可减少大量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其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均非常明显。目前国内多家核电厂正在推动废物外运焚烧项目,同时建议废物焚烧接收单位扩大处理能力,以满足国内核电技术废物外运焚烧需求。
(4)胶带颜色区分管理
现场领用白胶带数量大,浪费严重;常有非放的白胶带内圈投入红色废物袋中,造成废物产量增加。建议将白色胶带改为多种彩色胶带,各部门使用不同颜色的胶带,现场如有异常,可快速找到责任部门,减少浪费和固体废物产量。
(5)低放射性金属物品熔炼处理
核电厂产生的金属物品,大部分去污后无法当作非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理难度大,增加放射性废物产量。金属熔炼是通过将放射性污染的金属(如:碳钢、不锈钢、铜、铝、镍等)经过简单的去污预处理,再将其放入电弧炉或感应炉中进行熔炼,通过加入造渣剂和氧化剂使其与金属材料发生化学反应,把存在于金属中的放射性核素络合到渣中,达到降低金属材料中放射性核素残留量的目的。该方法适用于大宗废旧金属的去污处理。金属熔炼已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金属熔炼后, 可按照产品的材质要求浇注加工成产品,将金属回收利用。如:整体型放射性废物桶、200 L 水泥固化桶的桶盖,屏蔽容器等。国内已有核电厂将放射性金属外运熔炼,并加工成产品回收利用。
(6)采用反渗透废液处理技术
核电厂含硼放射性废水处理工艺主要是蒸发工艺,存在能耗高、投资、运行、维护成本高以及浓缩液处理困难等缺点,尤其是浓缩液处理后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反渗透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具有设备紧凑简单、性能稳定、运行方便等优点,尤其是不产生浓缩液,树脂和活性炭更换频率低,可减少放射性废物产量。反渗透设备简单,占用空间少,将传统的蒸发工艺改造成反渗透工艺可行性高,可减少放射性废物产量。目前核电厂废物管理方面面临的技术难题有放射性废油处理技术、APG 系统树脂解控后回收利用技术、湿废物处理技术等,希望业内同行共同努力,不断攻关克难,找到解决办法。这样有助于核电厂进一步提高放射性废物管理水平,更好地实现废物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