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科普

核电安全与核应急
树立科学核安全观 建设美丽和谐家园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采取隐蔽措施以减少直接的外照射和污染空气的吸入。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应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同时要注意,当放射性烟云过去后,迅速打开门窗和通风装置。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用温水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采取呼吸防护,用湿毛巾、布块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
  专家介绍,一旦出现核事故,公众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获取准确信息,了解政府部门的决定、通知,并保持与地方政府的信息沟通,切记不可轻信谣言或小道消息。
  必要时根据政府的安排实施撤离。撤离一定要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否则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作用。防止食入受到污染的食品或水。是否需要控制当地的食品和饮水,听从当地卫生、环保部门安排。 
    按照地方政府的通知,迅速行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
  当判断有放射性物质释放时,切记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
  核事故应急简称核应急,是针对核事故需要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或减轻事故后果的状态。核应急工作包括核应急准备和核应急响应。
  有关专家介绍,核应急组织的应急准备主要有:建设与维护国家核应急响应中心、通信保障、建立和保持必要的核应急技术支持体系、应急支援力量与物资器材准备、应急培训与演习和公众信息交流;核电厂所在省的核应急组织及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应急准备资金的安排、使用与管理。核应急响应的主要行动有:信息收集、辐射监测、观(监)测预报和后果评价、服碘防护、隐蔽和撤离、临时避迁和永久再定居、食品和饮水控制、出入通道控制、去污洗消和医疗救治、口岸控制、市场监管与调控、维护社会治安、信息报告与发布和国际通报与援助等。


  高层传真
  核应急常备不懈

  问:发展核能事业为什么要搞核应急?
  答:核电是核能利用最常见的方式,从世界范围看,核电厂的选址、设计、建造、调试、运行等采取了“纵深防御、确保安全多重屏障和多种预防”措施后,核电厂因设备故障和人为差错造成事故导致应急状态的可能性尽管已经很小,但是,面对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还不能完全排除,1973年的美国三里岛事故、1986年前苏联切尔洛贝利事故及2011年的日本福田事故教学告诫我们,必须对概率极小的核电应急状态做应急准备,减低和预防事故的危害。


  问:核应急的目的是什么?
  答:核应急的目的是依法科学统一、及时有效应对处置核事故,最大程度控制、减轻或消除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环境,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问:应急的工作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答:核应急工作贯彻执行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方针;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工作原则。核事故发生后,核设施营运单位、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核设施营运单位是核事故场内应急工作的主体,省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核事故场外应急工作的主体。国家根据核应急工作需要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支持。


  科学解密
  辐射充满空间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辐射无时无处不在。环境中的电离辐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辐射,它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无关,主要包括宇宙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土壤、岩石中的铀、钍、镭、钾等)。另一类是人工辐射,即人类出于各种目的而生产、制造的具有放射线的核素,如镅-241、铯-137、钴-60等。
  世界平均天然本地剂量为2.42毫希/人年,有的高本地地区可以达到10毫希/人年;而我国秦山核电站运行10年使周边居民受到的最大剂量为0.0046毫希。


  辐射伴随人类生存
  辐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太阳发出的光和热就是核聚变反应产生的,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天然的放射线物质广泛地分布于整个环境中,人类核活动产生的人工放射性物质如果逃逸到环境中去也会在全球或局部范围分布,就连我们的体内也存在着碳-14、钾-40、钚-210等放射性核素。
  人工辐射被广泛用于农业、医学和科研等领域。北京至欧洲飞机往返一次的剂量为0.02毫希;一次胸部透视的剂量可以达到0.2-0.3毫希;每天吸20支烟的肺部剂量为0.5-1毫希;一次CT检查的剂量一般在1-10毫希。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体都是在存在着此类辐射的背景下不断进化而来的。


  核电安全清洁
  核电是大家公认的清洁安全的能源。世界上400多台核电站机组的安全运行记录就充分证明这一点,为了确保核电安全,国家对于核电站从选址、设计、建造、运行,直至将来的退役准备,各个环节都依照一整套的非常严格的核安全核应急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相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的概率已经低到了每堆年百万分之一的水平,基本上是不会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近年来,我国核能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核电规模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