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被政治妖魔化的核废料
撰写时间:2018-8-30 文章作者:叶宗洸 文章来源:中国时报

    台湾反核人士29日上午大阵仗召开记者会,主要指控核废料再处理是一个无底的钱坑,又说“为何台湾核电运转近40年,核废料还是无处去!”除了反驳前总统马英九所说的“核废料不难处理”,更藉机打压“以核养绿”的公投连署活动。


    坦白说,核废料的处理在台湾一直都不是技术性的问题,因为解决问题的技术不断在进步,新技术也不断被提出。最主要的关键是在民进党将「非核」列入其党纲之后,这个议题早已转变成政治性的问题,「核废料问题不可以被解决」恐怕才是符合当今政府政治目的的真相。


    放射性废弃物(俗称的核废料)过去不断地被反核团体妖魔化,长久以来造成民眾的错误认知,并因而心生恐惧,不但让核电厂内用过燃料乾贮设施的启用遭到地方政府刁难,更导致放射性废弃物最终处置场的选址作业困难重重,多年下来依旧原地打转。然而,放射性废弃物的源头,其实还有医学、农业、工业、学术研究等领域,最终处置场的选址受阻,这些现阶段每年产量占比约10%的一般核废料将何去何从?


    不管是高阶的用过核燃料或是低阶的放射性废弃物,一般民眾基于邻避效应都先拒绝再说,完全没有理性讨论的空间,也不会有人在乎核废料处理的技术发展现况如何。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因为邻避效应的影响,兰屿贮存场大门口的环境辐射剂量率,即使只测得每小时0.025微西弗,也被拿来大作文章,说是贮存场设置导致兰屿居民罹癌率上升。


    查阅一下原子能委员会的官网即可发现,台湾本岛地区数十个官方测点所测得的环境辐射剂量率数值,每一个都比兰屿贮存场大门口的数值高,有些站点甚至高达3倍之多,那么政府是否也应考虑帮全岛居民进行免费健康检查?事实上,环境辐射剂量率只要落在每小时0.2微西弗以下都属正常的背景值,也都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影响。


    当我们理性地看待放射性废弃物的国际做法,就会发现过去反核团体所谓核废料无法处理的老调其实是既落伍又过时的。科技不断在进步,过去无法处理不代表现在仍旧无法处理。用过的核燃料可以透过再处理,进一步减少其体积至原来的5%,过程中可利用元素再加工后,重制为新型燃料继续使用于发电。另一种长半衰期核种处理技术叫作核转化,透过特定能量的中子撞击此类核种的原子核,即有可能将之转化为短半衰期核种,甚至无放射性核种。另一方面,低阶放射性废弃物中核种的半衰期一般较短,目前的做法是进行有效的屏蔽与隔离,并且严密监管,数十年后辐射强度即会自然衰减。


    其他工业产出的有毒废弃物,例如强酸与强碱废液或砷、镉、铅、六价铬等有毒化学物质,跟核废料比起来,一样必须隔离贮存,却没有半衰期。到底哪一种废弃物才会“天长地久、海枯石烂”地守着你?


( 作者为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