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协会动态
砥砺奋进的五年|中广核技:用五年诠释另外一种“深圳速度”
撰写时间:2017-10-20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中广核

       如果说一九八零年代,三天盖一层楼的“深圳速度”闻名全国,那么过去5年,中广核技则在资本市场诠释了另外一种“深圳速度”。


  2017年2月27日上午,中广核核技术应用有限公司(简称核技术公司)与大连国际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暨“中广核技”上市敲钟仪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大连国际正式更名为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股票代码:000881.SZ)。




  至此,中广核技正式成为我国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第一股,也成为中国广核集团旗下首家A股上市公司。


  实现跨越发展,成功登陆A股资本市场


   2011年,参照国外蓝本,对比中国现状,中国广核集团经过多年的调研酝酿,斥资5000万成立中广核核技术应用有限公司。对于这株幼苗,集团寄予厚望,也是未来要重点扶持孵化的对象。


  然而,公司在起步阶段并没有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反而面临重重困难。截止2012年底,公司实现营收839万元,亏损1541万元。成立近2年时间,产业布局没有实质进展、队伍流失严重、核心产品竞争力不足,没有形成自我滚动发展能力。


  中广核经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发展方向路径不清晰,经营机制不适应激烈市场需要。要实现成立时的战略目标,必须重新探索发展方向和路径,转换经营机制。




  2013年,中国广核集团公司党组果断地对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领导班子努力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向,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以战略并购方式实现产业布局和价值链快速延伸,实现行业资源整合;推进并购企业管理融合与业务整合,实现内生发展与外延式发展有机结合。


  调整航向的中广核核技术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截止2016年底,公司实现营收超过30亿元,净利润超3亿元,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


  “中广核技的发展速度在行业内史无前例,上市速度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也极为罕见。”中广核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剑锋表示,进入资本市场正是产业整合和升级的良好契机,但上市本身不是目的,公司希望通过上市谋求更大发展,实现核技术应用产业链整合,促进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最终能够与IBA、瓦里安、医科达这样的世界一流同行同台竞技,这才是中广核技的初心和雄心。


  混改效果凸显,企业软硬实力显著提升


  国企实力雄厚,资源强大,但在市场化机制上不如民企灵活高效。民企在市场化机制上有优势,但资金实力和资源获取有明显短板。能否整合两者优势,互为补充借力,实现共同大发展?


  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2015年9月29日调研核技术公司时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发展道路,紧盯国际先进技术和注重创新发展,要探索发展机制,在混合所有制和激励机制改革方面作为中广核试点先行先试,为中广核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积累经验。


  “‘央企资源+民企活力’的混改模式可实现共赢。”在张剑锋看来,中广核技的核心逻辑就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模式,将国企资源优势和民企市场化优势结合,克服单纯国企和单纯民企的不足,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活力。


  在中国广核集团领导的支持下,中广核技业务蒸蒸日上。在电子加速器业务方面, 2016年总共销售40台,其中高频高压型37台,占同类产品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同时签订海外订单9台,相当于2016年之前我国所有工业用电子加速器历年出口总量之和。2017年上半年,中广核技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签订销售订单16台,其中高频高压型15台;国际市场上分别与韩国、印度、印尼等国累计签订销售合同3台,并在上述国家保持同类型工业电子加速器市场占有率领先的地位。




  目前,中广核技的电子加速器业务是行业绝对“龙头”,不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产品也卖到印度、印尼、美国、韩国、巴基斯坦等海外市场,占据中国出口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依托强大的电子加速器研制实力,轮胎预硫化、污水处理、PE瓶消毒、涂层固化、无损检测等电子束辐照新应用陆续推出,实现产业化指日可待。


  在辐照加工服务方面,中广核技还进一步完善电子束辐照加工网络的布局,在长三角地区已占明显优势,各辐照站之间的业务协同及客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截止2017年6月,中广核技已拥有辐照中心9座,分布于上海、江苏、山东、安徽、广东等地区,在运电子加速器43台套,总功率超过3,600kW,电子束辐照加工能力位居国内之首。


  在科研创新方面,中广核技重视技术和人才,努力打造一个核技术应用产业化发展平台。截止2017年6月,中广核技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3个、国家级第三方认可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地方级科研中心23个(省、市级及以下),高新技术企业13家,有效专利384项,技术诀窍2,800余项。




  此外,拥有研发团队逾40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6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列入“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地方(省、市)人才计划的专家12人,外聘专家34人。


  同时,中广核技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以市场需求牵引、自主研发驱动、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先后承担过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一系列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并牵头、参与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


  中广核技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者结合,不是国进民退,不是国企吃掉民企,而是国企与民企在混合所有制体系内的长期合作。不管是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还是市场拓展及人才聚合方面,混合所有制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打造高端产业链,推动核技术应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广核技达到了预期目标,战略布局初见成效,发展模式逐渐清晰,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张剑锋介绍说,中广核技目前的主要发展模式是:围绕核技术应用产业,外延式并购核技术应用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再以资源整合的方式,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上下游协同发展,最终转化为其内生发展力量。


  在并购标的选择上,中广核技主要瞄准市场化程度高的领域,选择其中潜力好、发展空间大、利润前景好,在该细分市场中领先的优质企业实施收购,继而达到在细分市场上的绝对优势。




  据了解,围绕电子加速器生产制造、辐照加工服务、改性高分子材料三大核心业务单元,从2013年至2017年上半年,中广核技先后收购了中科海维、高新核材、祈富塑胶、苏州特威、湖北拓普、中广核俊尔、中广核达胜、中广核贝谷、河北中联、中广核金沃、厦门瑞胜发、江阴爱科森等10多家优质民企。


  与其他企业并购为了迅速扩大市值不同,中广核技的并购目的在于行业整合、协同发展,形成高端产业链。


  “一连串的并购使原来在各个细分领域领先的企业,集中到中广核技旗下,在中广核技的梳理和整合下,又形成了统一高效的行业产业链,而链条的上下游各个环节逐渐变得完备齐全,中广核技正在编织一张巨大的核技术应用网络。”张剑锋表示,通过外延式收购,中广核技打通了核技术应用高端产业链的任督二脉,在奠定行业龙头地位的同时,实现了行业整合以及协同发展。


  例如大型船舶所用的电线电缆是要求最高的,其使用的辐照交联电缆料,由中广核技旗下位于雄安新区的河北中联生产,加工成电缆半成品后,又运到同属中广核技旗下的中广核金沃进行辐照交联,提高电缆的各种性能。而辐照交联用的工业电子加速器,现在全国约2/3的市场为中广核技所占有。

 




  张剑锋介绍,根据中广核技的发展构思,高端产业链布局完成之后,将着力打造中国领先的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平台,最终使得中广核技旗下的各个企业能够依托平台“红利”,共享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共享中广核技的科研力量,将优质产品和服务快速推向市场,加速实现细分领域产业化,推动科研成果变现的转化过程。


  同时,中广核技在巩固国内市场绝对领先地位基础上,持续加快“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深并扩大与行业内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力度,努力拓展海外业务,打破国外企业对某些高端领域的技术垄断,替代进口,加快核技术应用产品的“国产化”进程,最终实现技术出口,剑指世界一流企业。


  作为中国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第一股,中广核技也将反哺行业成长,带领行业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产业升级,这既是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赋予中广核技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也是公司中长期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