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协会动态
铸就绝对安全的核之重器 ——东方重机核安全生产背后的故事
撰写时间:2017-3-24 文章作者:孙浩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工人正在焊接余排设备框架。 翟莉摄



中国首台出口欧洲的核电低压加热器在东方重机发运。翟莉摄



工人正在焊接陆丰项目RPV组件导向槽、内件支承凸台 。 翟莉摄



东方重机承制的第二台华龙一号蒸发器正在做最终环缝焊接。翟莉摄



      “大家下午好,由我开始今天的会议……”

      洪亮的声音在机器轰鸣中仍清晰可辨,走进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的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重机”)的核岛分厂车间,记者首先注意到的是由工人围成的一个圆圈。

      “这种小型会议我们称为交班会,每天早八点十五分、晚五点十五分共两次,参加的都是分厂各工种的管理人员,汇报工作期间遇到的问题,供大家交流。”东方重机核岛分厂厂长余勇告诉记者。

      如何保证核设备质量,无疑是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两次违规补焊事件,曾让东方重机遭受重创。几年来,东方重机重拾自我,砥砺前行,秉承“诚信透明,一次做对”理念,把核安全文化熔炼于每个细节的规范化,而给每个东方重机人带来的,是脱胎换骨的磨砺和提升。

     涅槃重生

     让核安全文化保驾护航

     “其实一开始并没有那么顺利。”余勇告诉记者。他说,交班会实行初期,工人们存在迟到、衣服穿戴不整齐、站姿不规整等行为,这些恰恰反映了员工思想认识不到位,而思想认识到位是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

     “核安全文化怎样建设?我们一直在总结,不断去提炼,诚信透明是我们核安全文化的核心。”东方重机总经理曾先茂说。

      他说,核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是保障核设施建造质量和运行安全的基础。而诚信透明的核安全文化是保证设备质量的前提。同时,我们意识到核安全文化涉及每个员工的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等多方面,需要长期坚持。因此东方重机制定了“十三五”的核安全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每年有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计划,计划会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具体行动上。

      谈及东方重机,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北站)驻东重监督员胡晓琳说:“去年9月18日,东方重机对全体员工开展了质量警示教育活动,这次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整个活动气氛肃穆,迅速激发起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东方重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勇气令人钦佩。同时,这次活动也体现出东方重机领导层对核安全建设的高度重视。”

      从2013年开始,东方重机以史为鉴,警示教育常态化。在曾经发生质量事件的日期,开展全体职工核安全文化警示教育,集中对核安全文化进行宣讲。宣讲从公司领导开始,包括中层干部、班组组长。同时,让制度落地,全面梳理并优化冗长的管理制度,修订《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建设制度信息化平台……一系列改革措施实施起来。

     “怎么样吸取历史的教训,把坏事变为好事。实际上讲的过程就是提炼总结的过程,通过这种宣讲方式来提高大家的意识。把以前发生的事件当做一种警示教育,让员工认识到核安全是企业的生命。”曾先茂说。

     在培育核安全文化的同时,落实责任机制的相关工作也在逐步开展,通过制度建设使核安全文化落地,将追责落实到具体人,对违规操作的工人重则解除合同,轻则在经济上处罚。对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的予以奖励,员工质量意识不断提高,逐步养成了主动质疑、报告问题的习惯。

     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完善培训体系,规范各岗位培训课程,制定各类课程培训教材,开展了“雄鹰振翅”系列专题培训。2016年共组织开展约900场培训,培训约8177人(次),目前编制各类教材820余份。

     曾在分厂工作多年的陈均昌,如今已调任至质量保证部。说起企业近些年的变化,他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出了质量问题,当事人往往担心被追责而不敢主动报告。通过对核安全文化的持续学习,大家能够正确看待质量问题,不但会在发生质量问题后主动分析、及时报告,还会在开工前通过风险防范提前识别潜在质量隐患,这就是一种转变。”

     “如果你仔细看,我们手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流转卡,说是卡,其实是每个人操作的基本手册。我们要确保每一道工序都可以追溯到操作工。我们接到任务后,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工艺流转卡。”陈均昌说,工人每操作一步后,也是在卡上做好记录。只要上岗,每一个动作都必须按卡里的工艺要求执行。

     别小看这份工艺流转卡,它记录着从材料入厂检验,到测试、包装、发运每个环节的每个步骤。流转卡不只是把控质量的一个细节,也是公开透明的体现。

     破茧而出

     东方重机的“人和”文化

     和很多人想象中的制造企业工人高强度劳动不同,东方重机的一线工人常常在工作间隙去“玻璃屋”喝茶、看报。

     余勇介绍说:“玻璃屋”是公司专门设置的班组园地,以前工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需要交谈时,由于车间环境嘈杂,不能进行有效沟通。而设立起隔音效果好的工作园地,不但能使工人得到高质量的休息,也充分利用了时间,更培养了相互交流的工作习惯。

     实际上,为了体现出对一线员工的尊重,东方重机在吃饭时间上都有着特别规定。东方重机党群工作部部长凌凯对记者说,“为错开中午吃饭高峰期,我们规定了两个午餐休息时间。12点到1点为工人休息、吃饭时间,12点半到1点半为管理人员休息、吃饭时间,管理人员要比工人晚半个小时。每年高温天气期间,工人中午休息时间还能延长半小时”。

     “有人说核安全文化很空,但文化一旦抓实了,真正形成了大家认可的一种纲领性的习惯,就会转变成企业的竞争力,最后会带来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见微知著,这些细节折射出的是东方重机对工人的关心。当然,由于东方重机企业的特殊性,其对规定执行的严苛程度也同样让人惊讶。在东方重机的厂区,随处可以看到醒目的标语——“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一次干对,一次干好。”这些标语并非只是口号,而是东方重机人工作上的“高压线”。

     对此,曾先茂最有体会。他说,东方重机人经历了脱胎换骨般的痛苦过程,最终,核安全文化不但在东方重机生根发芽,还进一步演变为东方重机的“核文化”。

     人文关怀,让高大上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有了变化,让员工也有了归属感。这些变化直接体现在发生质量问题的数量在减少,东方重机的软实力在增加,并形成了竞争优势。

     化蛹成蝶

     严格监管助力核安全生产

     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是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的派出机构,作为监管部门,代表国家核安全局对东方重机核安全级设备的制造活动进行监督。为更好、更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能和发挥帮扶企业的作用,华北站在完成好例行监督检查的基础上,还在国内几个重要主设备制造基地都设立了驻厂监督办公室,通过增加巡检、参加质量例会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督。

     “在日常交流和沟通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东方重机对待监管部门开诚布公的态度。我们驻厂监督员可以在任何时间,前往厂内任何部位进行检查。现场员工都能够主动配合,有问必答,不回避问题;对我们提出的问题相关部门也能够及时反馈、积极整改并落实到位。”华北站监督员王梓鉴说。

     对于质量,曾先茂直截了当地说,东方重机绝不容有失。因此,东方重机人天天都要绷紧“质量”这根弦,质量改进和提升对于他们来讲是永无止境的课题。

     同时,CAP1000蒸汽发生器“首堆首台”水压一次成功、全球首台华龙一号福清项目蒸汽发生器水压试验顺利完成……东方重机还直接参与多个国家研发的热核聚变反应堆项目的设备制造,在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上都走在国际前列。

     “核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核安全文化建设过程是东方重机每位员工身体力行、自我历练、自我提升的过程,是一次艰难之旅。核安全文化建设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将坚定信念,砥砺前行。”曾先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