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行业动态
全球核电发展:回望与前瞻
撰写时间:2014-3-3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2013:重振信心与积极发展
        2013年,在经历了两年多的低谷之后,世界核电的发展呈现出走出日本福岛核事故阴霾的趋势。2013年6月下旬,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部长级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来自89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的500多名相关人士与会。大家达成的共识是:“核能仍然是许多国家改善能源安全、提供发展所需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选择。”
        日本为重启核电站,正在促进公众接受国家重新制定的核电计划
        安倍出任日本首相之后,备加关注日本保持核能力潜力。2012年5月,全日本50座核电反应堆停运,使日本进入了“零核电”状态。2013年初,日本媒体对民众的调查显示,71%的受访者的回答是“取消核电站”。“零”核电使日本能源短缺,蒙受“不可承受之重”。安倍政府重启核能的政策也日趋明朗,2013年4月初,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公布了针对日本国内核电站的“安全目标”,将类似福岛核事故的辐射泄漏几率控制在“100万年一遇”的水平,以此标准推动着日本重启核电的决心。
        日本经济产业相茂木敏充说:“日本彻底放弃核能利用,肯定非战略考虑。”2013年6月19日,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正式通过了日本核电站的新安全标准,确定了新的核电站管理办法。7月8日,该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后,四国电力公司、九州电力公司等多家核电公司已向政府提出重启申请,其中8座核电站已待命重启,预计首批核电站重启时间将在2014年第一季度。
        俄罗斯抓住市场需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广核电产业
        尽管世界核电出现回暖势头,因核电建设成本高、投资周期长、技术水准高等一系列复杂因素依然制约着各国对其的接受认可。俄罗斯采取由先开展技术、安全谈判再进入财务投资谈判“两步走”的方式,利用安全技术水平高、投资性价比适宜的策略,成功赢得了市场。继2012年俄取得核电国外订单665亿美元的成果后,2013年俄国家原子能公司定出了核电产品出口720亿美元的总目标。
        2013年10月俄总理梅德韦杰夫访问中国,他表示,在现有双方合作的基础上,俄愿意参加田湾核电站5、6、7、8号机组的建设,同时也愿意参与中国其它地区核电站建设合作项目。俄罗斯与中国、印度、伊朗的后续合作在积极推进中,并与沙特阿拉伯、南非、阿根廷、埃及、阿尔及利亚、科威特、智利等有意新建核电的国家进行深入的磋商与交流。俄罗斯与土耳其合作建设核电站项目预计2014年动工。2013年7月,俄与芬兰签署了为芬兰核电站提供AES机型的合同,同年9月,俄推出AES-2010型核反应堆进入英国市场,其低造价、低电价的优势有待英国政府的认可。
        2013年初,俄与孟加拉国政府达成协议,投资15亿美元建设核电站。此后,在印度总理辛格访俄期间,双方新达成合作意向,为印度库丹库拉姆核电站增建两座新机组,投资40亿美元。2013年10月,俄越两国达成协议,在越南宁顺建设核电站,一期工程为两台百万千瓦级机组,预计2023年发电。此外,俄与约旦达成共建核电站意向,双方投资100亿美元为约旦建设核电站。俄罗斯进军世界核电市场的成功经验是,研发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机型品牌系列,合并全国核电工业制造能力,形成全国支持核能出口的统一体制,针对新兴经济体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需求,开创适合的建设核电的合作模式。
        欧洲国家核电产业逐渐摆脱福岛核事故造成的低迷影响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一些欧盟国家否定了核电在能源政策中的地位。2013年,欧洲各国重新提振了对核能发电在能源结构中的信心。2013年3月,英国、法国、西班牙等12个欧盟国家联合签署部长级会议宣言,明确表示:“今后将继续维持作为重要低碳能源之一的核能发电。”这与福岛核事故刚刚发生期间各国对核电所持的谨慎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欧盟各国共有143座核电站,其年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35%,鉴于原油价格上涨以及实现碳排放降低指标的压力,核能发电已成为了欧盟各国的必然选择。2013年3月19日,英国政府决定新建一座核电站,选址在英格兰西南部的萨默赛特郡。法国核电占全国能源的80%,公众对核能的接受力较强,法国电力公司负责官员称,在法国没有所谓的老核电厂,法国随时都保持了核电技术改进和升级,同时加强安全管理,这也是法国成为核电强国的一项重要特征。欧洲核学会负责人哈米德•阿伯德拉西米说,很多欧洲国家对于核能的政策是很特殊的,即使现在不那么乐观,到2050年核电所占的比例仍会达到20%以上。这就意味着从现在起到2050年,每年在这个领域的投资都能达到500亿欧元。
        中国核电建设,在世界核电发展大势中占突出地位 
        2013年11月27日,世界能源署(IEA)首次在中国公布《世界能源展望报告》,对世界能源领域的最新态势进行了详细解读。报告认为,到2035年在中国、韩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国的带动下,核能发电量较现在将增长三分之一。
        中国开展和平利用核能40多年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核能发展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核工业体系的国家。到2020年中国投产的运行机组将是目前装机容量的4倍,届时非石化能源占全国能源的比重将达13%,其中核电所占比重将超过50%。以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等一批重大核科研设施建成运行为标志,表明了中国的核能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已进入了高级阶段。中国是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最早的国家,三门核电1号机组是全球首台第三代先进压水堆AP1000机组。在三门核电的建设过程中,中国率先掌握了第三代核电五大核心技术,其中包括关键设备大型锻件制造、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核电站核岛筏基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注、核岛钢制安全壳底封头成套制造技术等。第三代核电工程培养出新一代核电人才,它们使中国的核电技术水平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2014:新希望与新空间
        历经了几年增速相对放缓的“小时代”,2014年刚开始,核电产业迎来了诸多积极的信号。不管是从外部“自上而下”传递出的官方态度,还是产业内部自身释放出的强劲势头,都预示着,积蓄力量之后,2014或将是核电产业稳步提速前进的“回暖之年”。
        利好的政策空间
        在这之中,一个最值得关注的信息是,在2013年包括国家能源局原来的核电办公室升级为核电司、新任局长吴新雄密集调研核电企业强调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等一系列酝酿之后,2014年1月24日,国家能源局下发《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在该文件中,关于核电发展的表述,给业界注入了期待已久的“强心剂”:“新增核电装机864万千瓦。加强在运核电站安全管理,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加快完成AP1000设计固化、主设备定型,推动AP1000自主化依托工程建设。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做好内陆地区核电厂址保护。加快推进国内自主技术研发和工程验证,重点做好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重大科技专项示范工程建设,加快融合技术的论证,避免多种堆型重复建设。制订核燃料技术发展总体战略规划,保障核电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句话,但很显然,里面言及的发展机遇与现实问题,都极具针对性,而述及的几个产业环节,均是当前中国核工业发展道路上的关键路标,可谓“寥寥数语,道尽要害”,由此也引发了关于2014年核电走势的颇多分析。纵观这些分析不难发现,在国家层面的助推效应下,曾经一度“彷徨”的核电产业,又迎来了一系列利好的政策空间与舆论氛围。
        而在国家能源局下发文件之后,2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关于我国能源产业的文章。文章称,近两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外多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开展了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对全球和中国能源的供求形势,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目标、原则和战略途径,核电、电动汽车等有争议的能源技术、能源安全以及重大能源政策进行研究。其最终的研究报告认为,在全球能源领域大调整、大变革以及我国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能源战略应以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到2020年应初步构建并在2030年基本形成“安全、绿色、高效”的能源系统。
        该报告指出,到2030年,中国将初步形成煤、油、气、核、可再生五足鼎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结构。同时,在技术引领的趋势下,中国将实施“追赶”与“跨越”并重的能源技术战略,其中特别提到了包括第三代和第四代核能技术在内的“加大对能源战略性前沿技术和重大应用技术的研发支持力度”。
        2014年或将兑现的“产业大单”
        从透露出的这些政策导向看,核能在中国未来的能源规划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而2014年的核能发展“暖流涌动”的迹象,或许就是一个新的开始,从一组关于核电建设的数据中,能更直观地感知到这个“新开始”所带来的产业效益。
        依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早前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核电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从1985年开始,中国历年核电站建设投资金额一直走势平稳,而2008年则是近年来核电站建设的高峰期,2012年核电站建设投资达到1768亿元,但是由于受到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中国2011~2012年核电站建设步伐放缓,2012年核电站建设投资仅为250亿元,不到2008年的五分之一。2012年10月以来,核电站市场重启,2013年1~4月,核电站建设投资额为250亿元。
        而据经济观察报分析,虽然内陆核电2014年仍难有实质性突破,但沿海核电建设2014年将进一步提速,如果要达到2017年5000万千瓦的装机目标,2014年至少要开工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的工程,以目前国内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综合造价150亿元计算,投资2014年核电投资将达到600亿元。显然,这个投资额比2013年的“保守投资”已有大幅增长。
        此前,在1月13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吴新雄表示,“目前AP1000设计中3%还未固化,预计到6月份可以成熟。后续的核电启动工作是先把沿海发展起来。”而据业内预测,如果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新增6000万千瓦,则直接带动投资将达1.2万亿元。毋庸置疑,这对于中国核电发展来说,是“产业大单”。
        全球的核电未来投资,同样是“钱景不小”。在1月下旬于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的“2014气候风险投资人峰会”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表示,要想实现将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全球目标,必须提高对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国际社会需要在2050年前为清洁能源项目投入36万亿美元,相当于每年投入1万亿美元。“然而,以2012年为例,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总额仅为2.81亿美元,远远低于实际需求。”在气候指标的倒逼下,包括核能在内的清洁能源投资将是资金流向的热潮领域。
        一则新近的合作消息也映衬了菲格雷斯的预期。1月31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奥朗德举行2014年英法峰会,双方表示将在核能、气候变化等领域进一步深化两国合作。两国宣布将共同致力于发展安全核能,共建新的核电站,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督促欧盟委员会制定碳减排方案。
        对于全球核电发展态势,光明日报2月16日刊文称,“核能处境不佳的现象只是暂时的,因为所有暂时停止或缩减核电站项目的国家都在快马加鞭,推动核能工艺的进一步完善。可靠的动力资源是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放弃核能技术会使人类更加难以摆脱能源供应紧张的危险局面……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核工业是‘朝阳产业’。不少发展中国家正在考虑确立相对高速、稳定平衡的核电发展思路,西方核能大国则在大动脑筋,力求让核电技术进入积极稳妥发展的新阶段。众多国家对发展核能的态度正在变得积极起来。”该文提到近二十个国家正在进行核能建设,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越南、阿尔及利亚和阿根廷等。 
        积极发展核能的“美国缩影”
        而更多关于核能发展的实质性进展,更加佐证了核能在2014年或将走进“复兴之门”。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美国能源部长欧内斯特•莫尼兹2月20日宣布,美国政府将拨出约65亿美元,在美国沃格特勒核电站兴建两座核反应堆。莫尼兹指出,该核电站应用的是新一代原子能技术,“这些技术更安全”。早在2012年,美国核能管制委员会(NRC)就已颁布文件,批准在沃格特勒核电站新建两座核反应堆的项目,这份文件在2014年终于获得更加明确的支持,美国业界认为,“美国政府拨款修建核反应堆的决定显示了美国对原子能事业的支持。”
        除了推进常规的核电站建设,小型核电也迎来了发展热潮。同样是在核电大国美国,稍早前,其能源部宣布出资2.26亿美元,支持努斯凯尔(NuSacle)能源公司开展小型核电的技术研发和许可证申请。有分析称,在奥巴马政府的清洁能源战略中,到2030年美国80%的电力将由包括核能在内的清洁能源提供,而通过大规模资助小型核电研发,可以看出即使在福岛核事故之后,奥巴马政府对于通过发展小型核电实现其清洁能源发展目标仍寄予厚望,“希冀以此推进其核能复兴战略,并希望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占领该领域的领导地位。在美国能源部与小型核电公司签署的协议里,明确规定所设计的反应堆必须在国内生产,以增强美国的制造能力和提高美国的出口能力。按照美国能源部的规划,小型核电将在2025年左右实现商业化,届时美国将成为全球小型核电行业的领导者。据美国相关机构的预测,在2019~2030年间,小型核电工业可提供约180万个就业机会和约2800亿美元的出口额。”
        美国只是全球积极发展核能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全球核能产业的复苏已经指日可待。